刘柯洋的礼物深受师生的喜欢,这得益于学校于3月17日在三年级启动的★“小农场种植乐趣多”项目,让学生以项目式学习开展劳动教育★★,从中收获成长★★★。
与刘柯洋一样★★,三(1)班班主任范小丽也把自己做的白菜鸡蛋饼带到了教室★★,让学生们品尝。但她却“深受打击”,学生更爱吃刘柯洋的白菜鸡蛋饼,她做的味道不如学生的。
听闻可以自己种植蔬菜★★★,学生们高兴坏了。数学教师带着学生测量土地,划分好各个班级和班级小队的种植区域★★★。“百草园”“满天星”,学生们忙着查阅各种课外书籍,为自己的种植小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★★★;用彩笔在种植箱外画上精致的★★★“妆容★★★”;用尺子测量植物的高度,观察它们的生长……一个小小的种植园,悄然间把语文、数学★、美术、科学等学科教育融合在了一起。
★★★“浇水要慢慢的★★,不要把幼苗冲倒。”“浇水时★★★,要浇透土壤★。★★★”…… 三年级(4)班专门组织了主题班会,让学生探讨解决浇水的问题。班主任范丽娟说★:“项目式劳动教育,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,并自己解决问题。同时,学生在劳动中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★,还学会爱护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★。★★”
把劳动教育向家庭延伸,刘柯洋在家里尝试制作过上百种菜品,这也是他第一次尝试做白菜鸡蛋饼。他说:“这次的白菜鸡蛋饼同其他菜肴不一样,白菜是同学们种植收获后送我的。作为回礼★★★,我也尽量把这道菜品做好,让他们喜欢★。”
“你做的时候少了一点芝麻油★★★,火候掌控得也不好……★”事后,刘柯洋还对范小丽的白菜鸡蛋饼进行了点评。被自己的学生指导,她既无奈又好笑,毕竟在厨艺上的比拼,她不如这位班级里的烹饪小达人★★★。
看着辛辛苦苦栽种的甘蓝叶片上空洞日益增多,拿不定主意的学生选择向家长求助。“是否可以用农药喷洒防治病虫害?”一位家长提议★。喷洒过农药后就不生态了★★,这些蔬菜还要留着自己吃呢,学生们心里一万个不愿意。这时,陈姿羽想到了一个点子,可以用艾灸灰试试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★★★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刘柯洋收到的白菜,是三(1)班在学校小农场里的第一次劳作收获★★★。3月17日,学校为三年级建造了小农场种植园★★,启动了“小农场种植乐趣多”项目,尝试把项目式学习融入劳动教育中★。
种植遇到的问题,无处不在。种植前期★★★,三年级(6)班班主任陈婕婷带领学生计算出种植需要的土壤重量为32吨。这一重量相当于6头大象天天在学校附楼楼顶散步,存在安全隐患★★。在家长、学生共同努力下★★,家长给出了一条建议★★★:使用基质土。基质土重量仅有普通土壤的五分之一。解决土壤问题后,家校合力利用泡沫箱★★、废旧木板,搭建了种植箱。
陈姿羽的父母懂中医★,平常她了解了很多中医知识。一次艾灸完,妈妈小心地把艾灸烧剩的灰收集起来。经过询问,她得知艾灸灰具有止血、消肿★★★、防虫等作用。
贺迎冰说,看着自己种下的幼苗正在茁壮成长★★★,学生的心中充满希望与憧憬,也感受到了田间劳作的乐趣。同样★,学校通过项目式学习,在学生心田种下的种子也正在发芽。在项目式学习“劳动+”教育取得效果的基础上,学校将尝试更多项目式学习教育,让学生个性化成长。
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,对于劳动★★★,大家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,来听听昆明这所小学如何帮助孩子们“劳有所获★★★”的故事吧~
莲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贺迎冰认为,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这正是学校开展项目式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。
在日常管养中,三(4)班学生陈姿羽的种植小队发现,种植箱里的甘蓝叶片上有了好多空洞。上网查阅资料后,学生们了解到这是遇到虫害了,有可能是青虫或夜蛾啃食造成的★★★。
4月23日一大早★,莲华小学教育集团文昌校区三年级(1)班学生刘柯洋★★,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——白菜鸡蛋饼。白菜是同学们在学校小农场里劳作的收获,白菜鸡蛋饼则是他亲手给小伙伴做的礼物。
尝试着把艾灸灰撒在甘蓝根部和叶片上★★,怀着忐忑的心情观察了一个星期★★,陈姿羽惊喜地发现,甘蓝新长出的叶片上没有空洞了。她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★★★,治好了甘蓝的病虫害★★。
成效不止于此。“快来吃饭了★★★”“怎么还不做作业★”,三年级(3)班学生袁千越嫌爷爷总是唠叨,不曾想在这次种植过程中,爷爷却成为自己的种植★“指导员”。当小队成员为种植土壤硬化束手无策时,爷爷让他们捕捉蚯蚓放入种植箱里。蚯蚓不仅会在土壤里打洞松土,其粪便还能提升土壤肥力,利于作物生长。